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语童 > 正文

寻找台大的灵魂

时间:2025-04-22 16:24:02 来源:语童 评论:0 点击:

在台北的自由广场,我轻松地走着。看着左右的戏剧院,似乎让我回想起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气势,一模一样的磅礴,让人看到这里不是一般的文化广场,尽管牌匾醒目地写着:自由广场。为探个究竟,我将目光集中到远处的八角大楼,犹如沈阳故宫的大政殿。视角的移动,见证了我已经被这样的建筑物深深地吸引。越走越近,才看到这是:“中正纪念堂。”中正是蒋先生的字。看到是蒋先生的文物,我加快了脚步。走了不知道多少级台阶,才来到大厅。后来才知道,这台阶,足足89级,它象征着蒋先生89岁高寿。

到了大厅,早已是人满为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目睹台湾宪兵的交接和换岗。那站立的大兵,一动不动,其定力,可见一斑。刚开始还以为是进了蜡像馆。直到发现在大厅中央的大兵手持的步兵配枪缓缓走动起来。原来是在表演,其实也是在交接。尽管这样的科目不具有任何的实战意义。但是,那象征意义却十分地重大。从台湾的繁荣,我们可以看到蒋先生当年治台的水准,他确实是励精图治的。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有任何地怀疑。为此,我特地跑到一楼购买了一块台湾的纪念饰品,以此见证我曾经在台湾的土地上走过,以此纪念我曾经在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拜访过。

大踏着脚步,我驱车前往台湾大学。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蒋先生在台湾的执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几许的阳光,他是有深刻反省在大陆的失败的。蒋经国能够在台湾创造出“台湾钱淹脚目”的台湾模式,那完全是在蒋先生的基础上的发扬光大地。因此,我们不应该用挑刺的眼光来看待蒋先生,至少,我们应该给他必要的掌声。在这里,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这里,经济的繁荣让这里成了世外的桃园。我相信,如果没有蒋先生的励精图治,经国先生想真正的实现“台湾钱淹脚目”,那是有相当的困难和挑战的。

车在路上飞奔着,人在车里坐着。马路上车水马龙,热闹无比。我想,台湾大学作为台湾第一高等学府,其高楼必然林立,其大门必然磅礴。不想,车停了下来。到了,到了。这里就是台湾大学。结算好车费。我下了车。很多学生忙于毕业拍照,看着他们个个轻松快活,想必这就是台湾大学的风格吧!

我径直走到大门口,一阵惊讶。这大门,没有任何磅礴之势;高楼也没有林立成排。相反,几个普通的砖头堆砌起来,上面醒目地书写着几个遒劲的金光大字:“国立台湾大学。”只有这六个字能显示出它独有的威严和气势。校门如此朴实和简单,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没有奢侈的石头,有的只是几块普通的砖头堆砌而已。这是,我才想起杰出的教育家梅贻琦教授的经典治校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我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只有这里真实地实践了这样的经典语录。只有这里能够让我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希望的光芒。比之于大陆那些高校,大门是一个比一个气派,高楼是一栋比一栋磅礴,我不知道我们这些大学,修这么气派的大门做什么用?大学者,大师之谓也。学校的经费应该是用于培养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学生,这才是正路。但是,这样的正路,没多少人理睬。有的只是大兴土木。

台湾大学如此朴实的校门,给我内心一次真正的震撼。为什么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奇葩而现在反而是代表全世界创新水准最高的诺贝尔科技奖却是颗粒无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我惊醒,让我沉思。从台湾大学朴实的校门,我看到了台湾大学务实求真不求面子但求里子的治学灵魂,大兴土木的治校之风可以休矣!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王冕《墨梅》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或许这就是台湾大学优秀品格的灵魂所在。

语童 个人简介

语童,学名:张志明,字行空,号光明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前进论坛》特约撰稿人。个人专著the sutra《真经》出版美国amazon.com。提出东方的马克思主义,亦提出顶尖的法宗思想。他提出解决耶路撒冷棘手问题的“弥赛亚模式”,亦称“尔萨模式”。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童师路线和科学的、公道的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妈祖,您是一盏灯
  • 下一篇:最后一页